黑白体育(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万达商管及其法定代表人被限消,曾出售旗下48座万达广场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7月10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因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商管)及其法定代表人张春远被限制高消费,涉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 案件流程信息显示,该公司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履行情况为全部未履行。今年6月,万达商管已因此案被执行157万余元。 天眼查App,截至目前,万达商管被执行共计26次,被执行总金额超过4.56亿元。 万达商管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和债务压力。万达商管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97.7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10.57亿元有所减少。其资产总计在2024年9月30日达到6140.47亿元,负债合计为2990.30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150.16亿元。 或许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此前万达商管出售了旗下超40家万达广场。 今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披露了其旗下48家公司股权收购案相关情况。披露的信息显示,太盟(珠海)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高和丰德(北京)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市潘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直接或通过各自关联方共同设立合营企业,并通过合营企业收购万达商管直接或间接持有的48家目标公司的100%股权。 根据列表,这48家目标公司分别涉及北京、广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厦门、福州、泉州、莆田等,共计39个城市的48座万达广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5月21日无条件批准了该交易,但具体金额未披露。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有市场消息称,此次交易金额将达到500亿元。 万达商管成立于2002年9月,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为张春远,注册资本约271.6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建设工程设计、代理记账、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等,由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健林等共同持股。

JRS低调看nba直播 – 单伟建的珠海万达人事震荡:CEO肖广瑞离职,曾是万达“铁三角”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祖阔 界面新闻多方核实确认,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CEO兼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珠海万达)CEO肖广瑞,于7月7日离职,内部发文通报了此事。 几位珠海万达在职高管,以及老万达人也听说了这一人事变动,“颇为意外,今天刚听说,是珠海万达的董事会决定的,跟王健林这边(万达集团)毫无关系,”一位不具名的珠海万达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需要厘清的是,2023年底那一场“世纪大交割”后,珠海万达的老板由王健林变成太盟的单伟建。现在的珠海万达,从董事会到管理层再到内部机构、员工,都与王健林、万达集团做了彻底切割。 珠海万达是中国商业地产运营领域绝对的“王者”。公开资料显示,以管理面积(超7,000万㎡)算,珠海万达稳居“全球商业不动产运营领域首位”,总部位于珠海横琴,截止2024年12月31日,独家管理运营中国境内513座已开业万达广场。 肖广瑞是从王健林的万达集团HR部门成长起来的高管,曾一度是“老王身边的红人”。2020年4月,界面新闻从万达处确认,原万达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肖广瑞接棒齐界,转任商管集团执行总裁。 自此,肖一直掌管万达商管,在内部颇具权威,和张霖、齐界一起被称为万达“铁三角”。 切割给太盟后,珠海万达的董事会及高管团队大换血,王健林身边老人留存权力核心的所剩无几。在单伟建治下的珠海万达,肖得以留任,成为连接万达太盟业务交接的核心高管。 对于太盟来说,珠海万达的业绩无疑是最重要的KPI,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正值年中业绩节点,肖离职的原因大概率是业绩不达标“被干掉”。当然,不排除他的“过渡”任务已经结束,太盟要派自己人来掌管了。 至于他的去向,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不排除重回老王身边(万达集团)的可能性。肖最近一次露面,是2025年4月,珠海万达与物美集团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肖广瑞与物美张文中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 肖广瑞在万达一众高管里以“勤奋”著称,他有一个名为“祝福所有”的个人公众号,每天清晨五六点钟发布文章,配图各色“莲花”,内部人送雅号“肖莲花”。随着他的离开,万达系高管彻底被“清除”出珠海万达,接下来的问题是谁将接替他管理这个商业帝国。太盟团队的人是否具备商业项目管理运营的能力和经验,业界大打问号。 单伟建被称为“中国私募之王”,他和太盟的一众高管都出身金融行业。他的成名之战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时,趁着“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经济遭受重创,收购了韩国第一银行。 2004年,他以12.35亿元入股深圳发展银行,出资9.92亿元参与认股权证行权,以总代价22.27亿元拿下其控制权,是首例也是唯一一例外资收购中国全国性商业银行控制权。 “改善经营而创造价值,才是我们要做的主要工作。”单伟建在接受36氪采访时曾表示。 根据珠海万达公布的数字,2021年太盟入资以来,珠海万达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业绩目标,2021年税后收入为235亿元,2022年为271亿元,2023年(预估)为293亿元,平均年增长约12%。2021年税后利润为53亿元,2022年为75亿元,2023年(预估)为95亿元,年增率达34%。过去三年,该公司共计上缴税收约100亿元,对股东的分红分别为2021年46亿元、2022年67亿元以及2023年(预估)85亿元。 团队大清洗后,太盟如何在这个基础上为珠海万达“改善经营、创造价值”,我们拭目以待。

九球体育(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香港两大地产豪门“变局”:英皇166亿债务违约,郑志刚彻底退出新世界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妤涵 界面新闻编辑 | 李慎 2025年下半年伊始,香港两大地产豪门便遭遇大变动。 杨受成家族旗下的英皇国际发布年报,披露166亿港元银行借贷已逾期,核数师德勤罕见地对财报“不发表意见”,引发股价崩跌。 几乎同时,郑裕彤家族第三代接班人郑志刚宣布正式辞去新世界发展职务,彻底退出这个家族企业的核心管理层。 就在郑志刚辞任的同一天,新世界发展宣布获得882亿港元再融资“续命钱”,将债务到期日延至2028年。 这家老牌港企在悬崖边缘暂时安全,但这两大香港地产豪门的危机可能才刚刚开始。 第三代接班人退场 郑志刚的告别看似突然却早有预兆。 去年9月,郑志刚便辞去了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的职务,仅保留了非执行董事虚职。 翻阅郑志刚的个人公众号,最后一条更新停留在今年5月2日,深圳太子湾K11 ECOAST的开业视频。 而深圳K11 ECOAST的仓促开业或许也同样预兆了郑志刚的“告别”。 “五一”开业期间,项目层因动线混乱、品牌“掉档”、设施仓促等问题引来了不少争议。 “从商业角度来看,开业时应该打响第一炮,留一个好印象,对传统商业项目来说非常重要”,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华南及华中区研究部主管及董事张晓端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在张晓端看来,K11项目正常筹备完成后再开展或者运营可以持续去化,项目本身的区位和自然条件都很好,如果将其看作“商业+文旅”的形式,未来也是值得期待的。 然而,界面新闻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至6月中旬,深圳K11 ECOAST仍有部分商铺处于空置,整体项目还属于持续筹开的状态。 深圳K11

黑白体育(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物流地产龙头ESR正式退市,管理团队“大换血”

图片来源:ESR2024年报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婷婷 亚洲最大物流地产商ESR正式告别资本市场。 7月4日,界面新闻获悉,ESR从香港联合交易所退市后已成为一家私人控股实体。私有化后,ESR由喜达屋资本集团、SSW Partners、Sixth Street、华平投资、卡塔尔投资局和 ESR 创始人组成的新股东团所有。 另外,新的股东还包括安大略省市政雇员退休系统(OMERS)和三井住友银行等,已选择将其部分或全部股权转入私有化后的公司继续持有。 在此之前,7月2日,ESR发布联合公告,ESR的私有化提案已根据公司法第86条通过协议安排的方式获得批准,并于2025年6月30日正式生效。该协议安排于6月20日获得法院批准,且无修订。法院颁令副本已于6月30日送交开曼群岛公司注册处长进行登记。购股权要约及奖励提案也于同日成为无条件。 在购股权要约方面,截至6月30日下午四时三十分,ESR已接获7799856份一级购股权、4825168份KM购股权及16596000份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的有效接纳,合计占购股权总数约99.3%。 这标志着私有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已顺利完成。 ESR表示,顺利完成私有化后,将加速推动公司战略转型,业务结构也会更为精简,专注于核心的物流和数据中心业务领域,充分发挥其在亚太地区的平台优势,为资本合作伙伴和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私有化的完成也伴随着管理层的大换血。ESR方面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私有化之后,ESR已完成数项高管领导团队的任命。 其中,Brett Robson 获任为独立董事会主席,他于2025 年4 月被任命为财团的高级顾问。据了解,Robson的上一任职是麦格理资产管理房地产全球主管,并在麦格理投资组合公司的多个董事会以及房地产基金的投资委员会任职。 Phil Pearce 获任为总裁,负责ESR 战略重点和运营的日常执行。Pearce于2017年加入ESR,此后担任ESR集团副首席执行官和ESR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首席执行官,接下来ESR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首席执行官仍由其担任。 首席财务官由Matthew Lawson担任,自2025年6月1日起生效。据了解,Lawson于2020年加入ESR,上一任职是ESR集团首席运营官,此前担任ESR澳大利亚首席财务官。 负责投资者解决方案与投资的首席投资官,由Josh Daitch担任,专注于通过投资者互动、资本募集、产品开发及基金管理为公司的客户提供支持。

三亿(集团)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零售竞争升级、写字楼压力增加,上海商业地产开启新一轮“优胜劣汰”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婷婷 上海最近又多了个热门地标,在上海吴江路和石门一路交叉口“停泊”的路易威登(LV)全新概念“路易号”,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路人纷纷驻足拍照。 7月3日,界面新闻实地探访,兴业太古汇“路易号”以19世纪硬箱历史为灵感塑造的1600平方米巨轮造型,整合展览、文创零售与主题咖啡的复合业态,是继巴黎、纽约后,LV全球第三座以硬箱为灵感的艺术地标。 “路易号” 于6月2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界面新闻查询发现,整个7月和8月,已无时段可预约,热度与日俱增。7月3日中午,35℃的高温并不能阻挡市民游客前来拍照参观的热情,现场依然排着很长的队,等待进入“船内”。 “路易号”启航,兴业太古汇人流激增,也让本就竞争激烈的南京西路商圈战火再燃。老牌高端商业地标恒隆广场、凭借其独特的石库门建筑风貌与高端定位的张园等,也不服输,预备展开新一轮角逐。 “路易号”外观。界面新闻记者王婷婷 摄 ​零售“卷”:南京西路开启新一轮商战 在上海商办市场中,零售领域的竞争白热化,“内卷”程度不断升级。尤其在今年二季度,上海商业前沿热点围绕“场景突破、IP爆发、枢纽进化”持续发酵。 路易威登于兴业太古汇启幕“路易号”概念空间、泡泡玛特旗下Labubu系列驱动品牌营收爆发,虹桥枢纽商业也加速升级,话梅虹桥机场店打造复古机舱式“旅行产品线实验空间”,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创新求变,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 在戴德梁行看来,今年上海商业市场进入场景深耕期,一批特色购物中心以生态融合、主题破圈为核心,在非核心商圈及新城区域实现差异化突围。 典型项目聚焦体验升维:如鑫耀·光环Live二期通过开放式街区、户外体验场景,打造徐汇西片区“多维度生活方式目的地”,精准锁定年轻消费群体;古华庭以新中式建筑为载体,融合古华公园生态资源,主打“甜蜜商圈”概念。 虽然如此,上海零售物业租赁指标的复苏节奏仍显平缓。戴德梁行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上海核心商圈平均租金为1877元/月/平方米,平均出租率 94.71%,整体表现与去年持平。 其中,徐家汇、陆家嘴商圈凭借成熟商业生态,表现相对突出。核心商圈从存量、新增供应、空置率、净吸纳量等指标都远低于非核心商圈,核心商圈目前需求疲软,而非核心商圈的需求活跃。 南京西路作为上海商圈风向标,集聚了众多高端商业项目,形成了强大的商业辐射力,但也正因如此,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 “路易号”不仅让兴业太古汇重回昔日热度,更以高能级的创意概念空间,强势提升南京西路的商业能级,塑造上海城市新地标。 “路易号”内部空间。界面新闻记者王婷婷 摄

BWIN必赢·国际(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万科再向大股东借款超60亿,年内累计获“输血”超218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万科7月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铁集团”)向公司再提供不超过62.49亿元借款,用于偿还公司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本金与利息。 本次借款落地后,深铁集团今年已累计向万科提供借款超过218亿元。此前,深铁集团累计向其提供借款155.70亿。 根据公告,此次借款与此前一致,期限仍为3年,借款成本维持在2.34%的低利率。还款方式方面,前期是每半年进行一次还款,每次还款金额为提款金额的0.5%,后期还款则根据协议约定执行。 公告称,深铁集团同意对已有的8.9亿元借款予以展期。展期后的借款期限为自2025年3月20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止。该笔借款无担保要求。 今年3月20日,万科与深铁集团签署《不超过人民币8.9亿元借款合同》。该借款合同项下借款期限为60天,借款期限自2025年3月20日起至2025年5月18日止。截至目前,万科尚未偿还。 此外,万科拟提供万物云股权质押为此前15.51亿元的信用借款提供担保。今年5月14日,万科曾向深铁集团实际借款15.51亿元,用于偿还公司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本金与利息,初始为信用借款。 此次公告称,万科以万物云股票为质押物,提供价值不超过22.16亿元的资产质押,质押率设定为70%。万科表示,从市场惯例看,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的质押率通常为30%至60%。本次大股东深铁集团为体现对万科的支持,提振市场信心,将质押率设定为70%。 6月27日,万科在深圳举办2024年度股东大会。据万科披露,前5个月其新增融资和再融资共341亿元,并已顺利完成165亿元公开债务偿还,年内已无境外公开债。 会上同时介绍,在大股东和各方的支持下,今年以来万科实现了队伍稳定、财务稳定和生产经营稳定。1-5月万科按期保质完成了86个项目,2.64万套房子的交付;当期实现销售金额570.6亿元,回款率100%。 但万科年内仍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中诚信发布的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显示,截至5月30日,万科年内到期及到回售期的境内外债券金额仍有217.6亿元,依然面临较大的集中兑付压力。    

welcome-球速体育 – 二线城市核心地段打响“地王”争夺战,房企信心显著恢复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婷婷 界面新闻编辑 | 李慎 6月30日,二线城市土地市场迎来上半年最后的争夺。 成都、武汉、天津等热点城市上演激烈的土拍大战,房企以近乎冲刺的姿态“围猎”优质地块,试图为今年上半年拿地成绩画上圆满句号。这场收官之战不仅刷新了区域地价纪录,更折射出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的热度与房企的战略布局逻辑。 以武汉为例,当日推出的P(2025)049号新兴街二、三期地块,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绿城、中海等11家开发商互不相让,现场经过106轮混战,最终,绿城以最高楼面出价2.79万元/平方米更胜一筹,将地块收入囊中,成交总价6.65亿元,溢价率达54.36%。 “这是武汉市近年来单宗住宅项目参与人数最多、楼板价最高、溢价率最高的地块。”武汉市土地交易中心表示。与此同时,该地块也创造了武汉住宅楼板价历史纪录第二名,仅次于2020年华润拿下的二七滨江地块,楼面价3.06万元/平方米。 据界面新闻了解,不仅是武汉,今年以来,成都、杭州、济南等多个二线城市土拍热度攀升,成交价格屡创新高,一场激烈的“地王”争夺战已然开启。 众多实力雄厚的房企纷纷出场,成为这场土拍盛宴的主角。央国企凭借资金优势积极布局,部分资金状况良好的民企也不甘示弱,在二线城市频繁举牌,展现出回血的信心。 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告诉界面新闻,从目前各个城市楼市走势来看,核心城市新房市场率先出现筑底信号,主要受到改善需求的支撑,增加了开发商拿地的信心。 “不过,开发商聚焦的是热点城市的核心地块,这是楼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宋红卫向界面新闻表示。 二线城市频出“地王” 2025年,二线城市土拍市场激烈开场。 最热闹的当属成都。今年年初,央企招商蛇口以总价27亿元、楼面价31100元/平方米、溢价70.43%拿下成都高新区大源地块,创下彼时成都最高楼面价纪录。 半个月后,3月27日,锦江区金融城三期一宗48.74亩纯住宅用地被摆上拍卖桌,现场经过了213轮激烈争夺,最终被闽系国资房企建发以楼面价41200元/平方米、溢价率106%竞得地块,再创成都楼面价新高,同时也是成都楼面价首次突破4万元/平方米。 这之后,高溢价拿地成为成都土拍市场常态。 6月19日,成都再推出两宗地块,其中位于锦江区茶厂38.5亩地块最受欢迎,吸引来全国各地房企参拍,民营房企和央国企齐聚,如华润置地、保利发展、中海地产、金茂、招商蛇口、越秀地产、厦门国贸、华发&锦江统建、新希望地产、润达丰滨江等。 现场经过154轮竞价,最终由闽系国资房企国贸地产以总价23.26亿元、楼面价35500元/平方米、溢价率75.74%竞得,登上成都楼面价TOP2地块。 另一宗位于武侯区机投桥街道的地块,由央企中铁建以总价15.11亿元、楼面价16600元/平方米拿下,溢价率16.90%。

OB电竞·(中国)电子竞技平台 – 深铁入主万科后首次股东大会:直面危机,明确方向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妤涵 界面新闻编辑 | 李慎 6月27日,万科在深圳举办了2024年度股东大会。 董事长辛杰首次以万科董事会主席的身份亮相,并坐在台前C位主持会议。一同出席的人员还有万科执行副总裁郁亮、李锋,万科监事会主席、工会主席解冻,独立董事廖子彬、万科香港授权代表雷江松等人。 值得关注的是,曾经在股东大会上占据主角位置的郁亮,如今以执行副总裁的身份坐在辛杰右手边,角色已悄然转换。 这种位置的变化,直观地展现了万科权力结构的调整,也标志着如今的万科已正式迈入“深铁时代”。 “深铁时代”首次股东会 “2024年公司经营确实经历了困难,为有效化解风险,今年1月万科充实了经营管理力量,管理团队携手并肩,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在股东会上,辛杰坦言道。 从业绩表现来看,万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万科录得净亏损494.78亿元,营收同比下滑26.3%至3431.8亿元,主要因开发业务毛利率下降、资产减值计提及非主业投资亏损;全年合同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6.6%,合同销售金额下跌34.6%,全年销售额仅为2460.2亿元。 截至报告期末,万科短期有息负债达1582.8亿元,而货币资金仅881.6亿元,现金短债比低至0.56,并且净负债率达到80.6%,剔除预收房款的资产负债率为68.5%。 2025年也是万科的偿债大年。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万科境内债务共有358.01亿元,其中一年以内到期的境内债务约273.73亿元,占比达到76.57%,未来12个月的兑付高峰在今年7月份,共有62.63亿元债务要偿还。 至今年3月底,万科持有货币资金755亿元;短期借款为228.5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329亿元;资产负债率73.5%,流动性压力显著。 能否如期“偿债”,是当下万科也是业界最关心的问题。 “公司有信心、有能力应对挑战,将全力以赴争取妥善化解到期债务”,对于这一问题,万科管理层在会上表示。 据界面新闻了解,截至目前,万科2025已顺利完成165亿元公开债务偿还,年内境外公开债清零,未来两年也无境外到期债务。 对于后续债务,万科表示会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安排。

欧博体育 – 皇家马德里 官方合作伙伴 – 独家|旭辉境内债重组方案升级:抵债信托份额提至40元,留债期限大幅缩短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婷婷 7月8日,界面新闻记者独家获悉,民营房企旭辉控股集团(08884.HK)境内债务重组方案得到全面升级。 旭辉要“活下去、站起来”,完成境内外信用债重组是重要前提。继5月23日旭辉公布境内债重组方案框架后,时隔一个多月,旭辉再次拿出更大的诚意和自救决心,对境内债方案的各项条款进行了全面优化。 界面新闻了解到,对比之前方案,此次境内债优化方案增加同意费条款,是目前公布境内债方案中第二家设置同意费条款的房企。 具体而言,针对全部议案均同意的投资人,给予0.2%同意费,即表决通过后30个交易日内按面值兑付其同意张数的0.2%(利息豁免,兑付后注销)。 在现金回购选项,将现金上限提升至2.2亿元,回购价格提升至债券面值的20%,获配该选项的债券面值上限仍为11亿元。对比之前的方案,购回价格提升2%,现金上限增加0.2亿元。 针对股票选项,预计增发股票数量提升为不超过10.2亿股,每一证券账户间接持有经济收益权的定增股票股数计算方式不变,获配该选项的债券面值上限提升至15亿元。根据之前的方案,定增股票上限为6.8亿股,选项上限为10亿元。 针对以资抵债选项,每百元面值债券置换信托份额数量从之前的36元提升至40元;取消劣后级信托份额的设置,信托份额全部由投资人持有;获配该选项的债券面值上限由60亿元降低至52亿元。 具体到一般债券选项,期限由之前的展期8.5年缩短至7年,分期还本时间相应前移1.5年,即后2.5年每半年分期还本,还本比例不变,对应7个项目收益作为增信,发行人可根据自有资金及增信资产处置情况提前安排本息兑付。 全额长留债选项亦是如此,期限由9.5年缩短至8年,分期还本时间相应前移1.5年,还本比例不变,发行人可根据自有资金及增信资产处置情况提前安排本息兑付。 值得一提的是,旭辉优化后的境内债方案将一般债券选项和全额长留债选项的利息支付方式都调整为利随本清。 据界面新闻了解,旭辉境内债券重组涵盖7只债券,涉及本金总额约100.61亿元。根据重组议案,旭辉初步计划为存续公司债券持有人提供整体债券重组方案,包括现金选项、股票经济收益权选项、以资抵债选项、一般债权选项共四个选项,若上述选项债券持有人均未选择,则进入全额留债长展期方案。 业内知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对比目前行业里已公布境内债方案的房企情况来看,旭辉提供的各项条款已基本达到行业内最优水平,尤其是其主力选项以资抵债,无论资产质量还是资产价值潜在的上行收益,都是最好的。 比如取消劣后级信托份额的设置,债权人将有权享受资产价值潜在的上行收益。而且,对比已经公布境内债重组方案的房企如融创、龙光,旭辉还将利息支付方式调整为利随本清,为一大进步。 “这意味着债权人可以提前回收更多资金,而不是到期后一次性拿齐利息,对债权人来说是更具确定性的资金回收安排。”上述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今年以来,旭辉化债进度加快。6月27日,旭辉宣布其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计划生效日期已落实。 在此前6月初举行的债权人会议上,共有1250名持有总额79.33亿美元的计划债权人参与了旭辉境外重组计划的投票。其中,有1236名持有总额73.51亿美元的债权人投票赞成,赞成比例高达92.66%。 而此次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旭辉又对境内债方案进行全面优化,方案不仅缩短了留债的偿债期限、前移了还款节点,还在关键退出路径上,无论是现金购回、股票置换,还是核心的以资抵债,都做出了很大让步。

好博(中国)体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站 – 写字楼供应放缓、零售商场扎堆上新,深圳商办市场竞争加剧

深圳中心区写字楼 界面新闻记者王妤涵拍摄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妤涵 界面新闻编辑 | 李慎 2025年上半年,深圳商办市场呈现 “供应收缩、需求分化、成本下探”的特征。 从外部宏观层面来看,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外向型企业扩张意愿减弱,开发商对市场前景保持谨慎;内部转型层面,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持续提升,硬科技企业成为租赁市场核心驱动力。 在整体增量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上半年深圳甲级写字楼项目普遍延后入市,供应端的收缩虽暂时缓解了空置率上行压力,但租金下行趋势未改,市场在 “供需博弈” 中呈现出短期指标缓和与长期压力并存的状态。 对于这一复杂态势,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华南及华中区研究部主管及董事张晓端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独家采访时指出:“需求端是当下深圳商办市场的关键变量,接下来如果经济向好,对需求面形成支撑,整个商办市场的表现也会好很多。” 写字楼延期入市成常态,硬科技主导需求 戴德梁行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深圳甲级写字楼新增供应23.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5%,低于市场普遍预期,主要源于开发商对市场不确定性的谨慎态度。 供应收缩暂时缓解了空置率上行压力,截至二季度末,深圳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微升1.2个百分点至27.8%,但仍处于历史高位。租金持续承压,平均租金降至每月每平方米 160.1 元,较去年末下跌 5.3%,创近五年新低。 但未来三年供应压力仍将持续,年内还有约122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可投入使用,至2027年在途供应达420万平方米,即便考虑项目延期或运营方向调整等因素,到2027年末深圳甲级写字楼总存量仍有望突破1000万平方米,写字楼市场竞争将持续白热化。 深圳写字楼供需两及空置率走势 图片来源:戴德梁行 面对激烈的竞争,深圳业主的招租策略也愈发“务实”。 界面新闻获悉,上半年深圳市场上大部分业主都选择继续下调租金以留住或招揽租户,同时也推出更多样化的服务以提升租户体验。 “当前业主普遍非常积极,会主动降租以稳住客户,因为在市场寻找增量客户非常困难,与其挖掘别人的客户不如稳定自己的客户”,张晓端对界面新闻指出。 “另外,现在有些总部型物业启用后会要求关联企业搬回,或者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这种需求的转移也会进一步加剧存量楼宇的竞争压力”。